在中國的原始社會,文字還未出現之前,記錄時事、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是“結繩記事”、“畫地為牢”。當然,一些刻畫在山石、獸骨上的原始“符號”,曾對我國的文字、書法、繪畫的產生和發展,起到了啟發和催生的作用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在此之後,“祭器、神器、禮器、冥器”上所用的形形色色的“符號”,是我國象形文字的起源之一,也奠定了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的基礎和根源。
“靈符”是我國上古時期,由巫師掌握的一種能與神靈、天地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手段。如果人們用藝術的眼光去審視、觀察這些通過點、線而形成的一道道“靈符”的話,就會發現這些靈符近乎是書法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體。
關於“符”和“書法”的關係,在道教經典《書符秘法》中說:“符者,實聚無數秘文,湊合而成者也。其書法亦正如作篆籀鐘鼎(指鑄刻在鐘鼎、神器上的銘文),一筆不可苟且、一筆不可苟少”。
這說明了“書符”和“書法”的關係。它們無論從使用的工具,運筆走勢,乃至理論、結構以及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上看,都是同出一源的。
故史學界認為:原始的“道”文化和中國早期的文字創造及後來的書法、繪畫藝術是相互促進、相互影響的。歷代書法大家都曾指出這一點:“夫書之微妙,與道合”(秦時丞相、書法家李斯《筆妙》);“書之氣,必達乎道”(書聖王羲之《記白雲先生書訣》);“書之至者,妙與道參”(唐著名書法家朱長文《續書斷》)。
茅山符籙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傳承,現已融入在百姓的衣食住行、冠婚葬祭等許多方面的生活之中,成為吉祥符號和道教法術的象徵。
茅山靈符的種類
茅山符籙的種類繁多,尤其是符,多達上萬種,其功用仔細明確,沒有嚴格的師傳根本無法瞭解內涵。哪怕最簡單的書符還得遵守一系列法則,如書符要訣、誦咒要訣、書符十戒、書符三忌、誦咒靈機、書符筆順、書符用紙、書符用色等;不同類型的符有不同用法的規則,如吞符要訣、焚符要訣、埋符要訣、佩符要訣等。如書符要訣中所說,書符絕非隨時隨地,隨意隨手所能操筆行之。
茅山的護身符、平安符、魁星符、和合符、招財符、壽星符等都是民間比較有影響的符。
最常見的有避邪避瘟、避煞護體、趨吉避凶、出入平安、消災解難、百無禁忌等民俗寓意的“護身符”;
具有五行相生、陰陽平衡、避煞護體、趨吉避凶、出入平安,百無禁忌,萬事如意等民俗寓意的“ 平安符”;
具有平衡身心、穩定情緒、學習進步、金榜題名等民俗寓意的“魁星符”;
還有一種具有婚姻和合、夫妻和合、父子和合、母子和合、家庭和合等民俗寓意的“和合符”。
道書謂:“符無正形,以氣而靈。”也就是說,符於元始之初的時候就形成了, 它擷取了天上風雲和星辰的形式,運用自然法理,本是空洞無物的景象,卻幻化出各種圖形和文字形狀。符和語言一樣,都具有相通的性質,在人類的交往活動中,起著溝通的作用。但符比語言高級的是,它不僅與人通溝,還與神通靈,人類隻有借助符才能與神溝通互動。